雨城区:壮大产业集群 赋能“四库”建设
来源: 发布时间: 浏览次数:
打印
【字体:

林下经济作为依托森林资源、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绿色产业模式,是推动乡村振兴、提升产业内能、助民增收的重要抓手。近年来,雨城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,大力发展林下药材产业,壮大林下经济产业集群,赋能雨城“四库”建设。

扩大基地规模,丰富森林“粮库”。将林下中药材产业与国储林建设、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相结合,统筹做好“国储林+森林粮库”结合文章,推行政府投资建基础设施、经营主体“上山进林”、农户“采伐、出租、务工”发展模式,实现“政府+企业+农户”合作共赢格局。引进四川顺达公司林下药材园区培育项目,总投资1.5亿元,规划发展林下中药材基地2.7万亩。今年以来,已累计发展黄精、白芨、淫羊藿等林下中药材基地5000余亩,带动周边农户就业2000余人。

布局加工产业,激活森林“钱库”。一是抓好产地初加工发展。规范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生产操作过程,配套现代化加工设备,提升初加工能力,指导太时生物有限公司、四川国药供应链有限公司完善黄柏、重楼等中药材粗提取生产线,提高产品加工率,年加工中药材提取物200余吨。二是推动中药材精深加工发展。抢抓国家“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”机遇期,加快推动雅安太时生物公司搬迁技改项目建设,引进“川西道地”中药饮片生产线项目,围绕川西道地药材黄柏、重楼等,打造现代化中药饮片生产线。

优化种植模式,强化森林“水库”。一是科学规划林分结构,合理规划林下药材栽植密度,在原有林木基础上,新增林下药用植物层,形成多层次的植被结构,有效拦截降雨,降低雨滴对土壤的直接冲击力,降低水土流失风险。二是结合雨城林地特性和气候条件,选择适宜药材品种,有效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,防止土壤在雨水冲刷或水流冲击下发生位移。三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,提升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。林下药材残体,在土壤中逐渐分解,转化为腐殖质,有效增加土壤孔隙度,提升土壤肥力,为植被生长提供更有利的环境,形成良性循环,持续增强水土保持效果。

下一步,雨城区将继续以林下药材产业为发力点,持续推动基地建设、产品加工、药旅融合等工作,为森林“四库”建设注入新活力。


微信
微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