雅安市以林长制为引领,用“制度链”守护生态环境损害赔偿“生态链”
来源: 发布时间: 浏览次数:
打印
【字体:

近年来,雅安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坚持“扩绿、兴绿、护绿”并举,以林长制为核心引擎,创新构建“清单化、协同化、网格化”机制,打造贯穿“责任压实—协同办案—末端执行—精准修复”全链条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“制度链”,有力守护绿水青山“生态链”。

林长履职强根基,制度规范兜底目标见效。通过“清单化+责任制”模式,推动各级林长担当履职。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纳入林长履职“任务清单”,通过林长制督查考核倒逼制度落实,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从“软任务”变成“硬指标”。截至目前,全市“四级林长”巡林推动完成涉林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24件,完成全年任务量120%。

“林长+”破壁垒,部门协作支撑查处提质。建立“林长+多部门”协同机制,为高效筛查案件线索和破解赔偿执行难题保驾护航。构建“十渠道、两平台、一台账”的“1021”管理模式,确保线索应筛尽筛,案件应办尽办。强化“林长+公检法+生态环境”多方联动,推动各部门从“各自为战”向“协同作战”转变,办案效率大幅提升。全市实现涉林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筛查率、启动率、办结率均达100%。

网格化夯基础,末端发力驱动赔偿落地。推深走实村级林长“1344”工作法,持续完善森林草原资源网格化管护体系。充分发挥“一长两员”基层队伍在巡护巡查和案件督办等方面的“贴身监督”作用,严格末端执行、一贯到底,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执行到位,真正实现“案件有人管、赔偿有人追”。

新模式促修复,路径多元赋能效益提升。积极探索多元化生态修复路径,形成“赔偿+修复”一体化模式。针对赔偿义务人实际情况,可自主选择碳汇赔偿或劳务代偿替代修复等不同方式履行职责。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实施生态修复面积4.25公顷,赔偿生态环境损害费用24.43万元,切实保障生态修复赔偿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。

微信
微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