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印发《雅安市森林小镇创建办法》的通知
来源: 发布时间: 浏览次数:
打印
【字体:

各县(区)委农工委(办)、住建局、林业局:

现将《雅安市森林小镇创建办法》现印发你们,请各县(区)按照市政府《关于全方位开展绿美雅安行动》相关要求认真组织森林小镇创建工作。

各县(区)要严格按照《创建办法》规定的条件和申报程序,认真组织推荐和申报。参加今年“雅安市森林小镇”的县区,县(区)委农工委(办)要牵头县(区)住建局、林业局组织预检和申报,严格把关,并把申报材料(申报表和自评分表)和预检报告于10月31日前报送市林业局。

市林业局:李凤汀,联系电话:18090118103,QQ:373433537

市住建局:李力,联系电话:2224852),QQ:672817152

市委农工委:余树康,联系电话:13908166073,QQ:403907916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

附件

雅安市森林小镇创建办法

为深入贯彻落实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发展理念, 充分发挥森林小镇创建对建设“美丽雅安,生态强市”的激励促进作用,按照省委、省政府大规模绿化全川的决定和市委、市政府关于《全方位开展绿美雅安行动》的重大部署,决定在全市范围开展森林小镇创建活动。

 一、总体要求

(一)重要意义

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关系人民福祉、关乎民族未来的高度,纳入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,将“绿色发展”列入五大发展理念,把建设森林城市列入国家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、国家新型城镇化纲要的重要内容,标志着森林城市建设已进入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。

森林小镇建设是森林城市建设的延伸和补充,是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具体实践。开展创建雅安市森林小镇活动,是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大规模绿化全川的决定和省委《关于推进芦山地震灾区实现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目标的意见》(川委办〔2017〕10号)、市委市政府关于《全方位开展绿美雅安行动》等重大部署的 。各县(区)要深刻认识到,开展森林小镇创建活动,是建设“美丽雅安,生态强市”的载体,是推动雅安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,是提升林业发展质量的必要途径,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实际行动。

(二)指导思想

坚持以科学发展观、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,以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、“美丽雅安,生态强市”为目标,大力推进国土绿化,倡导生态文明,进一步优化城乡森林格局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,努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,发展特色经济,建设秀美山川,增强乡(镇)可持续发展能力,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。

(三)基本原则

1.公开、公平、公正原则。创建活动坚持公开透明,不搞暗箱操作,把创建的标准、程序公之于众,接受社会监督;创建活动严格按照制订的办法和程序进行,体现公平和公正。

2.自愿参与、自主申报原则。创建活动,不搞全面达标,不作硬性规定,不增加基层负担。各县(区)根据创建标准和自身条件自愿申报,注重实效,不搞形式主义和“花架子”。

3.从严掌握、总体控制、示范带动原则。创建活动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、方法和要求进行,从严掌握创建标准,确保活动质量高、成效好。

二、创建目标

原则上以未纳入县(区)中心城区乡(镇)为创建对象,引导其确立“让森林走进城市,让城市拥抱森林”,产城一体的理念,建设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明显,生产、生活、生态空间均衡,绿色发展统筹协调,生态服务均等水平较高的特色乡(镇)。

雅安市森林小镇创建活动分县(区)级森林小镇创建和市级森林小镇创建,申报市级森林小镇的乡(镇)必须先创建为县(区)级森林小镇(县级森林小镇创建县区自行组织,标准自定)。2017年全市创建8个市级森林小镇,每个县(区)分配1个创建名额;到2020年,全市共创建市级森林小镇40个。

三、创建标准

(一)组织实施情况

1.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和生态建设,大力开展森林生态系统建设。

2.编制森林小镇建设规划方案,并纳入城(乡)镇总体规划或建设计划予以实施。

3.阶段发展目标明确和配套基础设施完善。

(二)建设效果情况

1.城乡绿化以特色乡土树种为主,乡土树种数量占70%以上,形成近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。

2.青衣江流域乡(镇)域森林覆盖率达到70%以上,大渡河流域乡(镇)域森林覆盖率达到50%以上,或者森林面积达到1000公顷以上。

3.城镇(乡场镇)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%以上,骨干河流绿化率达85%以上,道路绿化率达90%以上。

4.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严格规范,措施到位。

5.森林景观优美,人与自然和谐。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。

(三)特色产业发展

1.业态丰富,特色优势农林产业突出,特色农林产业产值占总产值30%以上。

2.龙头企业带动力强,有一家以上省级以上新型经营主体(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、林业专业合作社、家庭林场、森林康养基地等),或产业基地1000亩以上。

(四)居民参与及生态科普教育情况

1.开展形式多样义务植树活动,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0%以上,建有各类纪念林。

2.订立森林小镇建设、保护和发展的乡规民约

3.自然教育纳入辖区中小学教育,开设生态保护课程

4.大力宣传普及生态文化,有1处以上森林(湿地)生态科普知识教育基地。

四、创建程序

(一)规划及实施

拟开展雅安市森林小镇创建的乡(镇),须编制森林小镇规划方案,并组织实施。在实施过程中,市、县(区)委农工委(办)、住建局、林业局根据情况组织创建工作指导。

(二)自查及申报

按照规划,对照本《实施方案》中的标准进行自查,各方面指标达标准要求的乡(镇),可对创建工作检查考核打分,经县(区)委农工委(办)、住建局和林业局审核后于每年10月31日前提出正式申报。申报材料包括《森林小镇自查评分表》《雅安市森林小镇申报表》,以及反映创建工作的图片介绍等。

(三)森林小镇命名

各县(区)申报的森林小镇,经市委农工委和市林业局联合审查认定提出拟命名名单,通过适当方式公示后,报市绿化委员会领导审核签发,以市绿化委员会的名义行文命名和通报表扬。

五、创建要求

(一)加强组织领导。各县(区)要高度重视森林小镇建设,把这项工作作为落实省委办(2017)10号文件精神、市政府绿美雅安行动方案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。要积极拓展森林小镇建设的融资渠道,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,鼓励工商资本、社会力量以及民企大户等参与建设。

(二)营造良好氛围。充分发挥广播电视、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,开展形式多样、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,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支持示范村建设。在县(区)电视台开辟“森林小镇创建”专栏,重点报道在森林小镇的创新举措和机制,及时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和经验。

(三)严格督查考核。市上将把森林小镇创建建设纳入市对县考核重要内容,对成功创建的实施专项以奖代补政策。各县(区)也要建立森林小镇考评体系和奖惩激励机制,加强对森林小镇创建工作的专项考核。

 

附件1

雅安市森林小镇申报表

申报单位全称

 

乡镇森林覆盖率

建成区绿化覆盖率

特色产业产值    占全乡镇   

省级新型经营主体  个,创造产值  万元

生物多样性指数  级

义务植树尽责率%

森林小镇建设概况及主要成绩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注:“主要成绩”栏可另附单行材料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县(区)委农工委(办)       县(区)住建局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县(区)林业局

 

  月  日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年  月  日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年  

(盖章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盖章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盖章)

 

 

 

 

 

市委农工委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市住建局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市林业局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年 月 日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(盖章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盖章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盖章)

 

 

 

 

附件2

森林小镇自查评分表

评价指标

标准分

实得分

备注

100

 

 

一、组织实施情况

20

 

 

1.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和生态建设,大力开展森林生态系统建设。

7

 

 

2.编制森林小镇建设规划,并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予以实施。

8

 

 

3.阶段发展目标明确和配套基础设施完善。

5

 

 

二、建设效果情况

50

 

 

1.城乡绿化以特色乡土树种为主,乡土树种数量占70%以上,形成近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。

8

 

 

2.青衣江流域乡(镇)域森林覆盖率达到70%以上,大渡河流域森林覆盖率达到50%以上,或者森林面积达到1000公顷以上。

12

 

 

3.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%以上,骨干河流绿化率达85%以上,道路绿化率达90%以上。

12

 

 

4.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严格规范,措施到位。

9

 

 

5.森林景观优美,人与自然和谐。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。

9

 

 

三、特色产业发展

20

 

 

1.业态丰富,特色优势农林产业突出,特色产业产值占总产值30%以上。

10

 

 

2.龙头企业带动力强,有一家以上省级以上新型经营主体(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、林业专业合作社、家庭林场、森林康养基地等),或产业基地1000亩以上。

10

 

 

四、居民参与及生态科普教育情况

10

 

 

1.开展形式多样义务植树活动,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0%以上,建有各类纪念林。

3

 

 

2.订立森林小镇建设、保护和发展的乡规民约

3

 

 

3.自然教育纳入辖区中小学教育,开设生态保护课程

2

 

 

4.大力宣传普及生态文化,有1处以上森林(湿地)生态科普知识教育基地。

2

 

微信
微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