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源县做优生态产业助力乡村振兴
来源: 发布时间: 浏览次数:
打印
【字体:

乡村振兴中,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,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相辅相成、和谐共赢,没有生态资源作为依托,产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,没有产业发展作为支撑,生态保护也难以持久。为此汉源县在做优生态产业,助力乡村振兴上下足功夫:

一、建“美”生态林业。实施生态文明战略,强力推进生态建设,目前累计建设四川省森林康养人家12家,四川省森林康养基地1家,二星级“森林人家”3家,四星级“森林人家”1家。

二、建“强”生态农业。调整产业结构,大力发展特色产业。2021年全县发展中药材产业3万亩,总产量达5.2万吨,建成中药村加工企业4家,发展林麝1420头,总产值达3.11亿元。

三、新型主体培育。积极开展绿化创建活动,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,截至2021年底,全县成立专业大户25家,农民合作社5家,林麝养殖企业17家,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,市级龙头企业4家。年产值达9000万元。

四、加强技术保障。采取县校(所)合作模式,聘请专家到我县进行现场技术指导,开展中药材种植的技术培训,林麝养殖技术培训,累计培训1700人次。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,进行规范化种植,实现低投入高产出。与中药材天地网合作,建立信息共享平台,适时发布信息和市场交流行情,指导服务生产,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。

五、加强生产基地建设。今年,汉源县成立了中药材协会,坚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,按照GAP标准推进中药材种植基地生态化、标准化、规范化建设。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和优势,坚持因地制宜、分类指导、规模化发展原则,在上半县重点发展党参、白术、云木香等品种,在下半县重点发展川牛膝、川续断、苍术、白芨等品种。在皇木镇、坭美、晒经、片马、后域乡各建成200亩以上的标准化生产基地一个。引导龙头企业在中药材产区建设稳定、可控的原料种植基地,促进优质、特色和优势中药材向最佳适宜区域集中,带动全县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。

乡村振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,做优生态产业,把产业发展和乡村乡村振兴统筹结合,形成生态改善的良性循环,从而让绿水青山面为真正的金山银山,从而加快生态产业化建设步伐和助力乡村振兴。

微信
微博